四月底女兒的學校舉辦了一場「性別教育面面觀」的講座,我想也許我的一些疑問可以獲得解答,所以早早在幾個星期前就報名了,終於等到那一天。
在育兒的路上,我總是希望多吸收一點,因為很多事情不僅不懂,也從沒人教過我。
當媽媽快6年,隨著孩子長大,自我尊重、也尊重他人這兩部分我覺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上學以後,通常是在校發生一些令他們或他人不開心的事時,我才會跟她多解釋一些,那些關於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之類的話。
女兒已經快上小學,總覺得要解釋給他們聽的東西越來越多,說實在的也不確定要怎麼教,但我希望我能做的比上一代好。
以下是講座的簡單紀錄,這次的講座我覺得很棒, 真的獲益良多!
講師簡介: 黃詠瑞
學歷: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 樹德科技大學性教育推廣中心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社團法人台灣性學會常務理事、高雄榮民總醫院臨床試驗中心幹事
專長: 性教育、心理學、親密關係、壓力與情緒管理
黃老師先讓我們家長和老師欣賞電影"小孩不笨2" 的其中一小段,可以從13:14開始看到15:35左右
kid.jpg
大部分小孩都以為睡在一起的男生女生就會生小孩,在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觀念裡這是很難啟齒的話題,就竟BABY怎麼來的,就算是我們這一代,大多數父母可能也不知怎麼教。
老師覺得對於幼兒性別教育,可以從兒童繪本著手,後面有推薦清單。
針對性慾,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其實還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就已經會有勃起等反應。
青春期以前,有些孩子會有想當異性的念頭(eg. 男生想當女生/女生想當男生)是正常的,原因多為性別上的利益不同,例如男生覺得當女生比較好因為可以如何或有什麼好處等等。
如何面對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建議是尊重個體的氣質差異,鼓勵發揮自己性別特質的同時,也可向不同性別特質的孩子學習(eg. 太陽剛或太陰柔對日後在職場上的表現都不見得好)。
而家庭是性/別教育實施的最好地點。
但是要如何教? 教什麼?
聽老師說,目前未婚少女的年齡一直往下掉,而報告指出,這些未婚少女的家庭幾乎從來不談論性教育或提供性知識。
但家長要開始性/別教育前,需要先準備好下面幾點:
1. 性知識
2. 性態度
3. 性價值觀
4. 自身經驗或立場
其中,性價值觀在於家長本身反不反對婚前性行為。
簡單說,性/別教育關係著家長本身立場和對孩子的期待。
下面推薦幾本有助於了解性別角色/氣質的繪本:
對於性,該談什麼? 老師主要歸納為4點:
1. 尊重
2. 安全
3. 隱私
4. 做決定
最重要的尊重舉例來說,男生常把愛當藉口要求女生,女生應該要知道如何「拒絕」。
下面是有助於讓幼兒了解身體保護的繪本:
還有另一本「難過的絨毛小狗」是關於兒童性侵害的繪本,故事中的小女孩難過許久最後告訴了她很信任的一位阿姨,阿姨才能陪伴她走出陰霾。
很多臨床上受到性侵害的兒童被稱為「沒有嘴巴的孩子」,因為他們不知如何求援,自信心相當低,但其實只要她們說出來就有人可以幫助他(她)。
所以性侵害是可以預防的,積極且正向的自我保護教育就是解答。
老師說,性/別教育也是有禁區的。
什麼不能做?
1. 欺騙孩子
2. 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3. 恐嚇、暴力對待
老師拿他自己小時候經驗,問一次大人不理,問兩次還是不答,第三次就被「巴」下去!!!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他的好奇心不但沒被消滅,還更旺! 現在還成了這方面的專家! 呵~
他也一再強調,性/別教育要「機會教育」,孩子有興趣知道就告訴他(她),不拒絕孩子的好奇心。
但有些家長又有困擾,該說多少? 嗯,就看孩子的意願,也不需要強迫他馬上看完所有的繪本,機會教育就是見機行事! 也可以說,他問什麼回答什麼,問大答大,問小答小,不問不答,不需像上課一樣對孩子鄭重其事的講授性知識,因為有時小孩還不理解,也不感興趣。
文章推薦:
留學
升學展
教育方針